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经济效益。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介绍,分析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预算管理;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特功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成为企业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起着关键作用。    1工程预算概念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    2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目前有些企业还将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将各个时期的经营计划安排好,就是做好了预算管理,这是误区。国内实行预算管理较好的企业以实践经验证明,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一些企业则把预算仅仅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把预算仅当作是控制费用的一种手段。这些片面的认识不可避免导致预算管理功效的削落,甚至会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存在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问题,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而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关注却较少,使得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更没有条件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这样的预算往往与实际有很大差异,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2确定方法滞后,缺乏动态性    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目前,国内各界普遍采用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多年来,这种管理办法基本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强化了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初步做到了自成体系,管理有序,控制造价,促进效益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并已开始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3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一般来说各建设单位都是自我组织建设、审核工程预结算、实行监督管理,因此需要建设单位配备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此类工作。但实际上除了大中型企业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是进行工程建设时才开始筹集人员,等这些人刚刚熟悉业务,又随着工程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而终止业务。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就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管理。    2.4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何保证确立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预算组织体系的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起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缺少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在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调整、考核以及监督的责任大部分都落到了财务部门手中。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客观上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因而也就无法客观地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控制。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目前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3解决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为了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目标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同时也是具有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适应机制。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3.3提高人员素质    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就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投资预控,更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后果极其严重。所以需要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把好工程预算第一道关。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代理,最好是成立一个建设监理组织。当然这个组织必须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直接受聘于建设单位,并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管理。    3.4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    同一个建筑工程,相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应有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应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应该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的结合起来。    3.5严控预算的监督和校审    严格控制工程预算环节的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误差。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人为错误。做好工程预算校审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制定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明确发包方、承包方、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贷款银行、预算中介机构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防止工程预算校审走形式,造成工程预算校审形同虚设;再次,工程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有能力承担起工程校审的职责。    4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做好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尽管预算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预算统筹管理,严格监督校审,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文章由中恒信青岛工程造价公司整理 文章由中恒信青岛工程造价公司整理 参考文献    [1]董晓龙.浅谈工程预算在工作中的弊端及应对措施[J].四川建材,2008.    [2]董清荣.浅析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 
  • tag标签:
  • 最热文章:中恒信青岛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专题 [汉威科技]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 工程量计价模式比较与分析 谈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概预算中的作 浅谈与外资企业的施工索赔办法 电力工程分包风险及应对分析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 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策略探索研 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 园林企业工程成本控制
  • 最新文章:中恒信每周培训——国标清单编制 中恒信热烈庆祝党建99周年 每周培训——结算审核中的注意事 中恒信组织观看二级造价工程师执 每周培训——政府咨询重点及工作 热烈欢迎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办领导 聊城市民安置业有限公司工程造价 热烈欢迎郑州地铁集团领导莅临指 汇编培训——安装部 中恒信参与崂山区建筑施工领域
  •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预算管理是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预算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经济效益。通过对工程预算进行介绍,分析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预算管理;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问题;对策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以其在企业经营中的独特功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工程预算成为企业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防止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起着关键作用。    1工程预算概念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及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每项新建、扩建和重建工程所需要的全部投资额的文件。它是编制基本建设计划、确定工程项目投资额、签订施工合同、进行招投标以及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强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    2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预算管理意识    目前有些企业还将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将各个时期的经营计划安排好,就是做好了预算管理,这是误区。国内实行预算管理较好的企业以实践经验证明,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一些企业则把预算仅仅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把预算仅当作是控制费用的一种手段。这些片面的认识不可避免导致预算管理功效的削落,甚至会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存在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问题,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而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关注却较少,使得预算编制部门难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更没有条件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论证。这样的预算往往与实际有很大差异,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2确定方法滞后,缺乏动态性    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不断涌现,编制预算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预算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定额单价通常是以几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统计为基础,并且新增补的定额往往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量计算取费的差错。这种静态、滞后的价格取定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同水平的承包商依据同一定额编制不同工程的价格,无法区别承包单位在不同地点、不同工程上的价格差异。    目前,国内各界普遍采用的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是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多年来,这种管理办法基本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强化了政府对工程造价的宏观调控,初步做到了自成体系,管理有序,控制造价,促进效益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并已开始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3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一般来说各建设单位都是自我组织建设、审核工程预结算、实行监督管理,因此需要建设单位配备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此类工作。但实际上除了大中型企业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是进行工程建设时才开始筹集人员,等这些人刚刚熟悉业务,又随着工程竣工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而终止业务。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满足工作要求,就很难准确地进行预算管理。    2.4管理体制不健全    如何保证确立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预算组织体系的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起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企业由于缺少预算管理委员会,使得董事会在预算管理中的各项权限几乎无法有效实现。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控制、调整、考核以及监督的责任大部分都落到了财务部门手中。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客观上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因而也就无法客观地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控制。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目前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继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3解决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为了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单位目标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是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同时也是具有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和适应机制。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预算管理能使企业的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真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2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也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3.3提高人员素质    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如果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就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投资预控,更不能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后果极其严重。所以需要对工程预算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把好工程预算第一道关。对没有能力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监督而又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部门代理,最好是成立一个建设监理组织。当然这个组织必须经有关部门核实批准,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直接受聘于建设单位,并代表建设单位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管理。    3.4加强工程预算的统筹管理    同一个建筑工程,相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参与主体而言。对工程预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一定区别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实践证明,在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单纯片面地强调某一参与主体的利益不利于工程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因此,建设单位应发挥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统领作用,应有统筹的意识和观念,应改变以往不同参与主体的孤立性、对立性,加强各方面的统筹管理,应该将限额设计和施工过程的投资控制及成本降低有机的结合起来。    3.5严控预算的监督和校审    严格控制工程预算环节的监督和校审,防止出现大面积误差。工程预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防止出现人为错误。做好工程预算校审工作,首先要分清工程预算校审的阶段和重点,制定出工程预算校审程序,明确发包方、承包方、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贷款银行、预算中介机构在工程预算校审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严明工程预算校审工作纪律,防止工程预算校审走形式,造成工程预算校审形同虚设;再次,工程校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预算经验,有能力承担起工程校审的职责。    4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保障,做好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尽管预算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预算统筹管理,严格监督校审,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文章由中恒信青岛工程造价公司整理 文章由中恒信青岛工程造价公司整理 参考文献    [1]董晓龙.浅谈工程预算在工作中的弊端及应对措施[J].四川建材,2008.    [2]董清荣.浅析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7.